波尔兹曼
1、波尔兹曼是伟大的统计物理学家,他对现代的统计物理理论做了奠基性的工作,其中包括了令人难懂的H定理和谁都不会精确算的波尔兹曼方程。不幸的是他一生在与自己的学术对手作斗争,被迫不停的宣传原子论;更不幸的是学术上的斗争竟然引入了人身攻击,攻击他的人就包括爱因斯坦很很佩服的马赫;不幸的波尔兹曼最终死于自杀,最大的不幸是他刚死,他的对手就都承认了原子论。
2、伟大的波尔兹曼的墓志铭是一个伟大的公式: S=k*lnW此公式我认为是物理学中最深刻的公式之一 。
不过墓碑下面有说明,从书面材料来看,第一个写出这个公式的是planck,不但如此,那个boltzmann常数k,第一个采用这个符号的,也是planck,而且不是出现在这个公式,是出现在黑体辐射公式里的。
伟大的波尔兹曼生前很少有支持者,年轻的Planck是这少数支持派的一员,但是可怜的Planck,波尔兹曼压根看不起他,认为Planck和自己不是一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张厚脸皮和一颗麻木的心对于科学工作者是多么重要啊。
3、波尔兹曼大约上课不喜欢往黑板上写东西,然后学生经常抱怨听不懂。然后学生complain啊,说老师,证明太难了,以后往黑板上写,别光讲,我们记不住。波尔兹曼答应了。第二天,他又在课上开始滔滔不绝,从a变换到b,b到c…最后总结说,大家看这个东西如此简单,就跟1+1=2一样。然后他突然想起对学生的承诺,于是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了“1+1=2”。
4、 boltzmann据说还算是很会讲课的,但是他写论文的水平好像不咋地,经常文章含糊不清,充斥大量烦人的计算,麦克斯韦曾经抱怨说,”我实在是看不懂波尔兹曼的文章,他看不懂我得咚咚可以说是因为我做得不好,但他的文章对我来说也一样”
这也就罢了,看看爱因斯坦怎么说的,爱因斯坦有次对个学生评价说,”波尔兹曼的文章是不太好懂,很多老大都看不懂”,原文是”There are many great physicists could not understand it” 爱因斯坦当时还年轻,估计还没把自己归类到great那。
杨振宁
1、杨振宁说的,现代数学的书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看了一页看不下去的,另一种是看了一行看不下去的。老杨对数学家一向语出惊人,曾当着陈省身的面说数学家写的书都看不懂。
还有,千万别听杨对数学的评价,他可能不想别人会数学。实际上他做规范场理论的时候,用得是很高深的微分几何的纤维丛理论,那是陈省身弄出来的。为此杨还写了首诗,最后一句是“欧高黎嘉陈”,把陈和前面即为几何学划时代的大师排了一起。随后他们又互相捧了捧。不过陈的确是厉害。
2、当年杨振宁去芝加哥投奔费米,但因费米搞原子弹去了,不在芝加哥,在芝加哥做实验做不下去,找Eward Teller,想保送读他的博士。记得Teller当时腿有点瘸,叫杨扶他下楼,先聊了一会家常,忽问杨:“氢原子的基态波函数是什么? 老杨不愧是老杨,想都不想就把答案崩出来。老奸巨猾的Teller微微一笑,抽了一口旱烟,眼角的皱纹,掩饰不住喜意:“好吧,就来跟我吧。”杨扶着Teller继续走,只觉得自己迈出的每一步都在Teller的前一步和后一步之间,二人自此形成了可怕的默契。
等到老杨成了物理大师,面试别人了。那个人也是个少年天才,无论杨问什么波函数,都答得头头是道,当Teller的博士那是绝对没问题的。可是老杨不太厚道,最后问了一个:“你觉得量子力学里最妙的什么?”终于把少年天才给问晕了,保送未遂,至今下落不明啊……
3、大家现在都知道李杨闹翻了,其实何止他们一对儿闹翻了。weinberg 和格拉肖,两人高中同学,同在哈佛做教授,同时拿nobel物理奖,闹翻了。t’hooft and veltman,师生关系,也闹翻了。veltman个人感觉不是很牛,但是几个学生都很厉害,奇怪!
再说说杨和李。杨和李当年搞出了一个热统上的“杨-李定理”,也叫单位圆定理。为此他们发了两篇论文,据说当时他们商量好了,各在一篇上排第一作者。可是几十年后都不认帐了,都说工作是自己做得多。李更绝,说“That’s My Idea”。杨经常说自己照顾李就像对待自己的弟弟一样,可是李说杨胡说八道,到底如何,只有天知道了。
科学家的人品问题,一直是一个忌讳的话题。丁肇中闹的最郁闷的一件事情大概是他怀疑自己组内有内奸,结果导致slac 的人关于j/\psi结果跟他一起发表,他认为是组内有人向slac透露了细节,这件事情闹的极其不愉快,丁肇中后来一直在cern混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原因。
吴健雄的事情也是得罪了合作者,当年宇称不守恒实验肯定能获诺贝尔奖的,结果没有获得,这个是个很大的原因。吴不懂低温,是跟标准局的几位低温大牛合作的,实验结果出来以后,吴一个人写的文章,好像因此得罪了那几位。
吴健雄写文章压根没通知那三个,开会的时候别人都以为要讨论文章怎么写,结果吴健雄已经把文章拿出来让他们表态了。据说谈到排名的时候,吴叹了一口气,然后就…..排名第一了。
4、记得有一次纪念Dirac的演讲,老杨说从经典物理到量子物理,数学上就是把实数扩展为复数(经典物理中也可用复数,但不是绝对必须),他想更进一步,把量子力学的复数扩展为四元数(z=a+bi+cj+dk)。如果作出来可与他从U(1)到SU(2)的推广媲美。后来张守晟(老杨的博士生)01年Science的文章,把量子Hall效应推广到四维空间,用的就是四元数,里面包藏的正是统一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雄心。
5、老杨十二岁有半时,照了一张相,用粤语形容就是靓到绝。他爸越看越得意,在后面写下一行字:振宁似有异禀……
老杨的英文天赋确实惊人。看他传世名句:Symmetry dictates interaction.如果能体味到dictate一词的微妙,英文可说已登堂入室。71年回国,重新看到伟大的长城,激动到泪流满面,写下了: It’s simple and strong.此二形容词下得犹为精到。
老杨一次兴起,译了老杜的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A piece of literature,Is meant for the millennium. But its ups and downs are known, Already in the author’s heart. )
6、Yang-Mills理论初传入国门时,有媒体报道为“杨氏磨坊”理论。。。Mills一辈子就做了这个东东,每次有新学生见到他,总是问:“您就是Yang-Mills理论的那个Mills吗……”
05年Mills走了,老杨在Physics Today写了个怀念文章。
本文摘自网友向日葵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