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轶事 5 (波尔兹曼和杨振宁)

波尔兹曼
   1、波尔兹曼是伟大的统计物理学家,他对现代的统计物理理论做了奠基性的工作,其中包括了令人难懂的H定理和谁都不会精确算的波尔兹曼方程。不幸的是他一生在与自己的学术对手作斗争,被迫不停的宣传原子论;更不幸的是学术上的斗争竟然引入了人身攻击,攻击他的人就包括爱因斯坦很很佩服的马赫;不幸的波尔兹曼最终死于自杀,最大的不幸是他刚死,他的对手就都承认了原子论。
  2、伟大的波尔兹曼的墓志铭是一个伟大的公式: S=k*lnW此公式我认为是物理学中最深刻的公式之一 。

不过墓碑下面有说明,从书面材料来看,第一个写出这个公式的是planck,不但如此,那个boltzmann常数k,第一个采用这个符号的,也是planck,而且不是出现在这个公式,是出现在黑体辐射公式里的。

    伟大的波尔兹曼生前很少有支持者,年轻的Planck是这少数支持派的一员,但是可怜的Planck,波尔兹曼压根看不起他,认为Planck和自己不是一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张厚脸皮和一颗麻木的心对于科学工作者是多么重要啊。
   3、波尔兹曼大约上课不喜欢往黑板上写东西,然后学生经常抱怨听不懂。然后学生complain啊,说老师,证明太难了,以后往黑板上写,别光讲,我们记不住。波尔兹曼答应了。第二天,他又在课上开始滔滔不绝,从a变换到b,b到c…最后总结说,大家看这个东西如此简单,就跟1+1=2一样。然后他突然想起对学生的承诺,于是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了“1+1=2”。
   4、 boltzmann据说还算是很会讲课的,但是他写论文的水平好像不咋地,经常文章含糊不清,充斥大量烦人的计算,麦克斯韦曾经抱怨说,”我实在是看不懂波尔兹曼的文章,他看不懂我得咚咚可以说是因为我做得不好,但他的文章对我来说也一样”
   这也就罢了,看看爱因斯坦怎么说的,爱因斯坦有次对个学生评价说,”波尔兹曼的文章是不太好懂,很多老大都看不懂”,原文是”There are many great physicists could not understand it”     爱因斯坦当时还年轻,估计还没把自己归类到great那。

 

 

杨振宁

    1、杨振宁说的,现代数学的书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看了一页看不下去的,另一种是看了一行看不下去的。老杨对数学家一向语出惊人,曾当着陈省身的面说数学家写的书都看不懂。

    还有,千万别听杨对数学的评价,他可能不想别人会数学。实际上他做规范场理论的时候,用得是很高深的微分几何的纤维丛理论,那是陈省身弄出来的。为此杨还写了首诗,最后一句是“欧高黎嘉陈”,把陈和前面即为几何学划时代的大师排了一起。随后他们又互相捧了捧。不过陈的确是厉害。   
   2、当年杨振宁去芝加哥投奔费米,但因费米搞原子弹去了,不在芝加哥,在芝加哥做实验做不下去,找Eward Teller,想保送读他的博士。记得Teller当时腿有点瘸,叫杨扶他下楼,先聊了一会家常,忽问杨:“氢原子的基态波函数是什么? 老杨不愧是老杨,想都不想就把答案崩出来。老奸巨猾的Teller微微一笑,抽了一口旱烟,眼角的皱纹,掩饰不住喜意:“好吧,就来跟我吧。”杨扶着Teller继续走,只觉得自己迈出的每一步都在Teller的前一步和后一步之间,二人自此形成了可怕的默契。

    等到老杨成了物理大师,面试别人了。那个人也是个少年天才,无论杨问什么波函数,都答得头头是道,当Teller的博士那是绝对没问题的。可是老杨不太厚道,最后问了一个:“你觉得量子力学里最妙的什么?”终于把少年天才给问晕了,保送未遂,至今下落不明啊……
  3、大家现在都知道李杨闹翻了,其实何止他们一对儿闹翻了。weinberg 和格拉肖,两人高中同学,同在哈佛做教授,同时拿nobel物理奖,闹翻了。t’hooft and veltman,师生关系,也闹翻了。veltman个人感觉不是很牛,但是几个学生都很厉害,奇怪!

再说说杨和李。杨和李当年搞出了一个热统上的“杨-李定理”,也叫单位圆定理。为此他们发了两篇论文,据说当时他们商量好了,各在一篇上排第一作者。可是几十年后都不认帐了,都说工作是自己做得多。李更绝,说“That’s My Idea”。杨经常说自己照顾李就像对待自己的弟弟一样,可是李说杨胡说八道,到底如何,只有天知道了。
   科学家的人品问题,一直是一个忌讳的话题。丁肇中闹的最郁闷的一件事情大概是他怀疑自己组内有内奸,结果导致slac 的人关于j/\psi结果跟他一起发表,他认为是组内有人向slac透露了细节,这件事情闹的极其不愉快,丁肇中后来一直在cern混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原因。

    吴健雄的事情也是得罪了合作者,当年宇称不守恒实验肯定能获诺贝尔奖的,结果没有获得,这个是个很大的原因。吴不懂低温,是跟标准局的几位低温大牛合作的,实验结果出来以后,吴一个人写的文章,好像因此得罪了那几位。
   吴健雄写文章压根没通知那三个,开会的时候别人都以为要讨论文章怎么写,结果吴健雄已经把文章拿出来让他们表态了。据说谈到排名的时候,吴叹了一口气,然后就…..排名第一了。
   4、记得有一次纪念Dirac的演讲,老杨说从经典物理到量子物理,数学上就是把实数扩展为复数(经典物理中也可用复数,但不是绝对必须),他想更进一步,把量子力学的复数扩展为四元数(z=a+bi+cj+dk)。如果作出来可与他从U(1)到SU(2)的推广媲美。后来张守晟(老杨的博士生)01年Science的文章,把量子Hall效应推广到四维空间,用的就是四元数,里面包藏的正是统一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雄心。
   5、老杨十二岁有半时,照了一张相,用粤语形容就是靓到绝。他爸越看越得意,在后面写下一行字:振宁似有异禀……
   老杨的英文天赋确实惊人。看他传世名句:Symmetry dictates interaction.如果能体味到dictate一词的微妙,英文可说已登堂入室。71年回国,重新看到伟大的长城,激动到泪流满面,写下了: It’s simple and strong.此二形容词下得犹为精到。
   老杨一次兴起,译了老杜的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A piece of literature,Is meant for the millennium. But its ups and downs are known, Already in the author’s heart. )
   6、Yang-Mills理论初传入国门时,有媒体报道为“杨氏磨坊”理论。。。Mills一辈子就做了这个东东,每次有新学生见到他,总是问:“您就是Yang-Mills理论的那个Mills吗……”
   05年Mills走了,老杨在Physics Today写了个怀念文章。

  

本文摘自网友向日葵空间

科学家轶事 4 (费米和施温格)

五、费米(Fermi)
   费米夫人著的《原子在我家中》介绍这个人物堪称20世纪物理学界最后一个全才,在理论和实验上都有非常深的造诣,而且后来取得成功的弟子如长江之水,连绵不绝。另外说一句,杨振宁的博士导师不是fermi,他导师是TAYLOR, 李政道是feimi的嫡传理论弟子。
   1、Fermi真的是可以跟爱因斯坦,Bohr比肩的大师,非但目光锐利,善于抓住主要问题,而且思维敏捷,实验理论都是第一流,还会教学生,作为一个物理学家,简直是完美。关于场论,刚开始大家特别糊涂,自己算出来的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只知道算。然后Fermi发了一片文章,结束了混乱。
   2、Fermi有次在讨论班上讲群论,他先讲了A ,然后是B ,然后是……讲了老半天,讲到了群的定义。然后学生就抱怨阿,说怎么讲的这么乱, Fermi然后来了句:“群论就是一堆定义的堆砌而已。”
   3、Fermi对物理学家有自己的分类办法,a、某些他认为自己可以从对方身上学到一点东西的(在50年代的芝加哥,这样的人只有一个,盖尔曼)b、有勇气反对他的人,(不幸的是,Fermi通常认为自己是对的) c、能够几乎自动的接受他的想法的人,这种人可以做助手。
   4、有关轨道自旋耦合还有一个Fermi的故事。Mayer,就是那个女物理学家。企图解释原子核的壳层模型,怎么都不成功,去问Fermi,费米问了一句,你考虑过自旋轨道耦合没有?Mayer去做,就成功了!
   5、费米的轶事多不胜数,搞原子弹的时候,很多是涉及保密,人手一个密码柜,结果很多人经常忘了密码,或者本人正好不在,同事们却要使用他锁起来的资料。当时费米就极擅长开这种密码锁,有一次他去了趟另一个部门,走后该部门就有文件下来:凡是费米碰过的柜子,统统换密码。

6、说说fermi小时候。fermi大概小时候很聪明,高中毕业去投考pisa大学(就是斜塔那个比萨),入学考试要求个人交一片论文,fermi同学就写了一篇论声音,其中写出了一根杆震动的偏微分方程,然后用福立叶分析得到了结果。

于是把主考官下了一大跳,专门面试他,然后告诉fermi说,认为他前途无限。
   7、费米教老师相对论。费米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很厉害了,只不过好像费米读的那个大学倒不是很有名。学校里有一个老教授有一次请教费米有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怎么回事。费米虽然知道,但是觉得学生教老师似乎不太好。那个老教授倒是挺坦然,恳求费米指教。后来,费米答应了,相当于给他开了门“相对论导论”。那时他上大二。
   8、费米受罗马大学物理系主任的聘请,就到了罗马大学执教,那时的费米还特别年轻。那个主任同时也是政府议员,很想把他的物理系打造一只响当当的。在费米之前,他就请了一个老家活。这个老家活学术上一般,但是非常嫉恨费米,因为费米抢了本属于他的第一把交椅嘛。物理系虽然请来了费米但是没学生,因为那时候,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学物理还不如去修道院,相当没有前途。大部分学生都学电气之类,就像现在都学计算机一样。不过也有另类,当时学校里有个学生叫塞格雷,他就放弃原来的专业,投奔费米去了。只是他的物理基础实在太差,搞得费米每天晚上,都得专门辅导他。

有一年,在意大利召开了物理学国际会议,很多大师们都去了,好像(爱因斯坦没去),塞格雷也厚着脸皮跟着费米去了。他也没闲着,负责擦黑板,并且曾引起居里夫人的注意。她批评黑板擦得不干净。

其实塞格雷也挺强的,参加了美国那个搞原子弹的什么计划(曼哈顿计划),在还后来得了诺贝尔奖(不愧是名师出高徒啊)。不过当初他博士答辩的时候,也不是很爽。前面说的那个老家伙故意为难他,结果别人都给A,到他那就不给,最后答辩通过了,但是没得优,当时是一票否决制。气得有人说:“那些规则都是白痴定的”。

插一个玻恩在哥廷根博士答辩的故事,有人问他“如果你看到一颗星星落下来,你会怎么样?”,玻恩痛快得回答:“我会许个愿望”,看到那人异样的目光,才发现不对。搞得希尔伯特大笑不止。(看人家答辩多轻松!)
   跟塞格雷投奔费米的。还有一个学数学的,聪明的一塌糊涂,经常让数学教授下不来台。有一次,费米拿计算尺和笔纸(计算尺是什么东西?),那个家伙用脑袋想,两个人比赛,结果打成平手。那么费米的计算能力怎么样呢?费米,奥本海默他们爆炸原子弹的时候,费米就在多远多远之外,手里拿张纸,原子弹的冲击波来了,他把纸一仍,就算出爆炸的能量大约是多少了。
  9、说道fermi的学生也了不得,比如当年从美国去罗马跟fermi的五个postdoc, bethe,Edward Teller, George Placzek, Felix Bloch, and Rudolf Peierls,这里面bethe 和 bloch是nobel,几率 40%
   fermi在芝加哥带的博士如下 George Farwell, Anderson, Wattenberg, Harold Agnew, Goeffrey Chew, Marvin Goldberger, Jack Steinberger, Owen Chamberlain, Richard Garwin, T. D. Lee(李政道), Uri Hasber-Schaum, Orear, John Rayn, Schluter, Rosenfeld, Horace Taft, and Jerome Friedman,其中四个是nobel,几率不到25%,但仍然惊人 比起买彩票,多大的几率啊!
   和fermi比,其实nobel奖中很多人不会带学生,前面说过feymann是一个,爱因斯坦更是典型,好像一个好学生都没有。feymann自己也承认不是个好老师,因为他一见到问题就想自己做出来。爱因斯坦呢?好像他习惯自己孤独的行走,也许是因为他也知道自己的方向太难,而且当时太偏,不愿意耽误学生。

pauli有什么好学生吗? 海森堡? dirac? 好像都没有。dirac是个典型,讲课只顾自己,别人说没听懂,他就照刚才讲的原样重复 pauli ? 估计是对学生太凶了,曾经批评学生的论文, “连错误都算不上”

 

六. 施温格(Schwinger)
   1、这个人是属于早慧那种,和费曼一起发现了量子电动力学。据说他十几岁时混得不好,在纽约一个社区大学混日子,但有一天著名物理学家I. I. RabiI和另一人在谈论量子电动力学的问题,Schwinger插话了,“这个少年尖锐的发言结束了这场争论。”Rabi爱才,特意托关系把他招进的Columbia,从此Schwinger一帆风顺……
   2、Schwinger的数学奇好,写的文章很难看得懂,据说有次场论报告的时候,除了Bohr(波尔)在那里点头,剩下的人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既然波尔在那点头,大家认为就对了,紧接着费曼上去忽悠,这下更糟,连Bohr在内,没一个听懂的,Bohr据说讲了句特尖刻的话:“你应该重学量子力学。”

其实当时feymann的理论还是有人听懂了,一个是bethe,是他的同事,不断被他毒害,不懂也差不多了,另一个fermi,fermi以前从来没听过这个idea,但是fermi一下子就抓住了本质,不服不行啊!
   3、Schwinger以超强的计算功夫闻名。有段时间Schwinger在Oppenenheimer(奥本海默)那里干活。有两个年轻的物理学家来找奥本海默请教一个问题。此时奥本海默已经进入脱产的老板阶段,就告诉他们这样这样算,回去自己算吧。当天Schwinger狂算了一个晚上,最后就把结果写在一破纸上,塞到一口袋里。过了5、6个月,那两个人回来了,高兴把结果拿给老板看,Oppenenheimer就对Schwinger说你不是早就搞定了吗,你去对一下。Schwinger就回去把所有的衣服翻了遍,终于找到了那个小纸团。对了一下,回来告诉大部分是对的,只差了一个因子。于是 Oppenenheimer转身就对那两个家伙说:“你们赶快回去,找找看哪里少了个因子。”
   4、Schwinger的工作时间和其他人是正交的。一般他下午5:30去办公室,那时候别人都回家了。所以如果有问题,总是留个条子在他的桌上。一次一个物理学家不太懂BESSEL函数,就留个条子在他的桌上。第二天他发现一本40页的答案。但是他发现这个结果没有物理意义。就又留条子问你是不是弄错了?Schwinger自信地说没问题。这人只好自学相关的数学,好长时间自己也弄出来了。再对一下Schwinger的答案,发现 Schwinger用错了一个公式。这事很丢面子,于是Schwinger恼火地说:下次再也不到书上抄公式了,用什么一定自己先推一遍。
   5、Feynman没教出好学生,Schwinger却是个好老师,最著名的有Glashow,在Harvard师从Schwinger。 Glashow也是个怪才,一次他给他教的学生考试,好像考电动力学吧,学生们被卷子上的一道题目卡住了,个个满头大汗。Glashow突然想起来了,对学生们说:“卷子里有一道题目我也没有做出来,谁做出来了告诉我一声。”全体学生尽皆晕倒。

本文摘自网友向日葵空间

科学家轶事 3(海森堡和费曼)

三. 海森堡
   1、当博士当的最郁闷的莫过于海森堡。做实验答辩,结果委员会中有老师对他不满,差点没让他毕业。做理论,老板索菲莫,给了个做不出来的题目,湍流,差点不能完成任务。不过超人毕竟是超人,他在不知道怎么计算精确解的情况下,猜了一个近似解,毕业了。你猜怎样?最后那个结果被证明是正确的。
   2、有些人的工作是由于数理功底扎实,水到渠成,但他们从事的问题别人去做也可能成功。但海森堡的研究就非常奇怪,比如他不会严格计算湍流,但是猜出了二维湍流解,最后这个解被林家翘严格证明了,诺伊曼作数值计算也发现他是对的。量子力学的创立也是如此,谁也没想到他能够一开始就完全放弃轨道等经典概念,只从可观测量出发建立量子力学。戈德史密特作过氦光谱的问题,他想用轨道自旋耦合解释,费尽力气也没找到答案,然后海森堡开始做,他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这可能与反对称波函数有关,结果作出了答案,这好像是反对称波函数的第一次应用。

     3、据说海森堡给自己弄了个墓志铭,“He lies somewhere here”。直译就是 “他在这里,且在别处。”明白不确定原理的应该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四. 费曼(Feymann)
   1、他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装牛,明明自己也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作出来的。非得装着一晚上想出来的,用来打击别人。不过他也碰上过对手,有次碰上个速算更快的人,从此他知道在某些人面前不能吹牛的。

    关于费曼的速算,他在自传里有说明,好象是,别人可以一分钟内描述的题目,他就可以在几分钟内给出一个尽可能精确的答案,其实他就是边说边想,一次次逼近结果。但是让他郁闷的那个人并不是什么速算高人,而是出题目的高人而已,出了个让他没法下手的题目
   2、他有次跟个朋友参加聚会,他路上抱怨说自己为盛名所累,讨厌人围着,他朋友安慰他说今天没有物理圈的,我不说,没人知道你得过Nobel,于是他朋友很老实的。遵守诺言,可是宴会开到一半,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Feymann是Nobel了。他朋友很郁闷,找了个人一问,原来是Feymann自己到处说的。
   3、关键是Feymann虽然的确不错,但是他自己吹再加上别人帮着吹,吹着吹着就让人受不了了。比如那个所谓的拒领Nobel奖,而且这个家伙明显的大嘴巴,作演讲不管对的错的一块儿来。

    4、feymann最郁闷的事情莫过于,在物理上,比他聪明的同时代人有个schwinger,这位是真的比他聪明,而且功力深厚,无论feymann怎么追,也追不上啊(引文 about schwinger, actually feynman envies him. feynman’s mum always compare they two to stipulate feynman and feynman finds it hard to defend himself.)

    5、讲讲feynman泡妞的故事,这项技能在物理学界大概feynman是老大了。feynman年轻的时候在cornell当教授,经常跑到舞会去跟女学生跳舞,聊天,然后每次他自我介绍说是教授,就被骂做骗子,姑娘然后就跑了,feynman过了好久才明白,自己当教授的时候的确太年轻了,好像那时候美国还没有老师与学生不能date的规定。

    下面说说feynman的最后一个老婆,格温尼斯。格温尼斯是个胸怀大志那种的,一直想要环游地球,后来她在日内瓦碰到了feynman。feynman听说她要环绕地球,而且现在打工的工资那么少,不禁义愤填膺,充满爱心的跟她说,到俺加利福尼亚的家来当管家吧,俺给你高工资,你可以很快有钱环绕地球。于是格温尼斯就这样被骗到了美国,然后不久被骗成了feynman的老婆,环绕地球?当然还是会的,跟费曼一起了。
   6 很少有物理学学家不鄙视纯哲学家的,虽然ph.D的意思是哲学博士,feynman大概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有次给朋友写信说到”最近一切都好,就是我儿子让我担心,他居然想当个xxxx哲学家”
   说起来哲学家,就能联系到宗教,有次看到教皇对霍金弯腰的那条消息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伽利略在宗教审判所认罪的时候的私语,”但它(地球)的确是在转动阿” 。

    爱因斯坦文章中经常提到上帝,这使得宗教人士颇为兴奋,甚至到今天,国外的基督教徒经常拿这个做理由劝学自然科学的信教,本来嘛,你们老大都信这个可惜爱因斯坦早就驳斥过这种说法,他宣称,他所信仰的,是斯宾诺萨的那个上帝,即自然!
   7、美国人很喜欢吹捧费曼的聪明,甚至有本关于他的传记,名字直接就叫 genius。关于拒绝领奖,费曼给一个朋友打电话,说怕去领奖后记者围着他,太烦了,朋友说:你若真怕记者打搅,你就乖乖去领奖
   8、R.P.Feynman: “Physics is like XXX:sure, it may give some practical results, but that’s not why we do it.”
    霍金有一次作报告,有人问到关于做研究的快乐,他回答道,“跟做XXX差不多,不过前者更持久” ,可见物理学家也是性情中人啊!

 

 

资料辑自网友向日葵空间

科学家轶事 2(泡利)

二. 泡利(Pauli)
   1、这位先生是上个世纪少有的天才之一,Pauli出生于维也纳一个研究胶体化学的教授的家中,他的教父是著名的马赫先生。马赫先生被爱因斯坦称为相对论的先驱,虽然马赫先生并不给爱因斯坦这个面子,声称他对于相对论的相信程度,像他对分子论的相信程度一样。而众所周知,马赫先生极端反对分子论,而这种反对是使那个统计物理的天才波尔兹曼最终绝望而自杀的原因之一。在Pauli 21岁的时候,他为德国的《数学科学百科全书》写了一篇长达237页的关于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词条,该文,到今天仍然是该领域的经典文献之一,爱因斯坦曾经评价说,“任何该领域的专家都不会相信,该文出自一个仅21岁的青年之手,作者在文中显示出来的对这个领域的理解力,熟练的数学推导能力,对物理深刻的洞察力,使问题明晰的能力,系统的表述,对语言的把握,对该问题的完整处理,和对其评价,是任何一个人都会感到羡慕。”
   2、少数年轻人大约以为这个物理学的王子的名字只是与不相容原理联系在一起,甚至他们以为这个原理只是量子力学的一个推论。实际上,这个原理的提出是在1925年,甚至早于海森堡提出量子力学,Pauli是用他天才的洞察力从浩如烟海的光谱数据中得出的不相容原理,其难度甚至远大过开普勒整理行星轨道的数据。Pauli的贡献遍及当时物理学的各个领域,他参与了量子力学的基础建设,量子场论的基础建设,相对论……

Pauli似乎在物理学领域是一个征服者而不是一个殖民者,他大量的工作没有发表,而是遗留在私人信件里。今天能查到的信件中,我们发现大量这样的例子,他的关于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的等价性证明是写在给Jordan的信件里,测不准原理首先出现在他给海森堡的信件里,Dirac的泊松括号量子化被Hendrik Kramers 独立发现,而他指出,Pauli早就指出了这种对易关系的表示方法。或许有些天才的生命是注定短暂的,Pauli生于1900年,于1958年去世,仅比他心中帝王晚去世3年,(爱因斯坦1879-1955),他唯一的遗憾就是一生中觉得没有做出像爱因斯坦一样伟大的工作。
   3、Pauli作为一个物理学家,眼光是相当锐利的。比如Feynman说的那个故事,Pauli预言惠勒永远做不出那个什么超前推迟势的量子力学推广(果然他没作出),Feynman事后着实被Pauli的眼光震惊了。不过Pauli一生最遗憾,他是那个时代公认最聪明的物理学家,却没有做一个划时代的发现。他一生喜欢评论别人的东西,经常是一针见血,不过很可惜,他一生反对错了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一个电子自旋,一个宇称不守恒。可能一个人过于敏锐了,对于一些违反常规的想法有一种本能的抵制。
   4、Pauli的刻薄在圈内无人能敌。做Pauli 学生太可怜了,他曾经批评学生的论文, “连错误都算不上。”他对一篇文章最好的评价就是:“这章几乎没有错。”Kronig,最早提出电子自旋的概念,可是拿着论文去找泡利。被骂了一顿,因为 Pauli指出计算不符合相对论。于是他们没敢发这篇文章。

海森堡得了Nobel奖以后经常还被他骂的狗血喷头。不过Pauli有一点比较好。他对所有人都很刻薄,不会因人而异。有次爱因斯坦作报告,做完了,Pauli起立来了句,“看来爱因斯坦不是很蠢。”

后来有人这样说:“Pauli死后,来到天堂见到上帝。上帝把他关于宇宙的设计给Pauli看。Pauli看了半天,挠了挠头,说:“居然找不到什么错。”
   5、Pauli大概天生不适合作实验。据说他出现在哪里,那里的实验室仪器就会有故障。有次,某人的实验室仪器突然失灵。他们就开玩笑说,今儿Pauli没来这地方啊。后来过了不久,Pauli告诉他们,那天他乘坐的火车在那个时刻在他们的城市短暂停留了一下。
   6、Pauli年轻的时候大概是他事业最成功的时候,他和海森堡认识的时候,虽然不一样大,但是海森堡对他当真是言听计从,看来十分崇拜。海森堡刚开始想做相对论方向的工作,Pauli作为已经在相对论方面已经算是一个小专家的人物,他告诉海森堡,“他觉得相对论方面近期的进展是hopeless,但是原子物理方面机会却是大大的。”要是海森堡去做相对论,就不是现在的样子了。
   7、关于Pauli和爱因斯坦的地位:对于所有人来说,爱因斯坦在上一世纪简直就是God。波恩曾经认为,Pauli也许是比爱因斯坦还天才的科学家,不过他又补充说,Pauli完全是另一类人,“在我看来,他不可能像爱因斯坦一样伟大。”那么Pauli是怎么看爱因斯坦的呢?在1945年,Pauli终于拿到了那个他觉得自己20年前就应该拿到的Nobel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为Pauli开了庆祝会,爱因斯坦为此在会上演讲表示祝贺。Pauli后来写信给波恩回忆这一段,说“当时的情景就像物理学的王传位于他的继承者。”Pauli倒是一点都不客气,认为自己就是继承者了。

     8、一次Pauli外出,事先向一个同事探路。第二天那同事问他路途是否顺利,他答,嗯,在不讨论物理的时候,你的脑子是清楚的。 Pauli一个朋友在论文中犯了一个错误,白纸黑字欲改不能,于是痛不欲生。Pauli前去安慰,说没关系,不可能每个人都像我一样,写论文滴水不漏。

     9、pauling的德语(注:这是搞化学的泡令,不是这个泡利,两个人有时搞混,就放泡利这吧!哈哈)。pauling的德语到底有多差,我们不知道。不过有次他做了一个很好的文章,然后用德语写了份报告,给了索莫菲。索莫菲顺手扔到一边,让他用英文重写,叫另一个学生翻译成德文,然后发表了。

泡令(又常译作鲍林,美国人,德语差点很正常),在美国获博士学位以后,于1926年2月去欧洲,在索未菲实验室里工作一年。然后又到玻尔实验室工作了半年,还到过薛定愕和德拜实验室。这些学术研究,使泡令对量子力学有了极为深刻的了解,坚定了他用量子力学方法解决化学键问题的信心。泡令从读研究生到去欧洲游学,所接触的都是世界第一流的专家,直接面临科学前沿问题,这对他后来取得学术成就是十分重要的。
    10、最后补充一点,泡利虽然为人刻薄,语言尖锐,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同时代物理学家心目中的地位。在那个天才辈出,群雄并起的物理学史上最辉煌的年代,英年早逝的泡利仍然是夜空中最耀眼的几颗巨星之一,以致在他死后很久,当物理学界又有新的进展时,人们还常常想起他,“不知道如果泡利还活着的话,对此又有什么高见。”

      当然,我们也不说泡利没什么弱点。在物理学界有个名词叫作“泡利效应”。这不是什么物理现象,是指那种对理论精深,对实验一窍不通家伙的所做所为。泡利的手脚笨拙很有名,有一次他在一个车站停半小时,就想顺便参观下附近的一个物理实验室。实验室领导迫于他的声望,阻止不及,只好任他在实验室里捣鼓。果然,等他半小时后回到车厢,那实验室已经是硝烟滚滚了。
另外,泡利讲课也不是一位好老师。他给学生上课时,常常讲着讲着就忘了自己是在上课,自顾自地在课堂上推导起公式来,把学生扔在一边。而且他的板书也很糟,从一个角斜到另一个角,字越写越小,底下学生糊里糊涂的。但他讲课时这种投入的精神也恰恰能培养出特别出色的学生。
泡利由于过去曾翻译过一本德文谈《易经》的书,并因此和吴健雄认识。他对吴健雄评价很高,并且后来也一直和吴健雄有着很亲近的情谊,在我所见到过的泡利的照片中,他和吴健雄合影的那张最精神,吴健雄也神采奕奕。
现代物理学中有一个很神秘的无量纲常数,叫作精细结构常数,大小等于1/137。很多年来,物理学家们想对这个常数进行解释,至今未果。
泡利为此也曾花了大量的精力,可惜天妒其才,58岁就早早去世了。而他在苏黎世红十字医院去世时房间的号码正是137号。
冥冥之中,不知道有什么在主宰着我们的喜怒哀乐……


资料辑自网友向日葵空间

科学家轶事 1(爱因斯坦)

声明:科学家轶事系列转载自 洛城夜雨的博客  的转载

一. 爱因斯坦
   1、有一年的数学物理学开会,会场选在了拉斯韦加斯。据说,爱因斯坦在那里疯狂的赌钱。然后有个物理学家就评论说,“我从来没想过爱因斯坦也会这样,好像要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似的。”另一个愁容满面,叹了口气说,“我担心的就是这个,我总觉得他的确是知道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2、爱因斯坦,当年在苏黎世读书的时候,也是满可怜的。他和另外三个学生一起获得了一个Fachlehrer(大概就是作助教的资格),另外三个人立马就拿到了位置,偏偏爱因斯坦没拿到。(还有一个学生,是爱因斯坦未来的第一任夫人,当时未能通过Fachlehrer),当时系里管这个事的人的叫Weber,好像对爱因斯坦不是很满意,曾经批评爱因斯坦不喜欢听从他人意见(原文是 but you have one great fault, you do let yourself be told anything)。据说爱因斯坦对实验兴趣不大也是跟这个有关。爱因斯坦终生对Weber耿耿于怀。当Weber去世的时候(1912),爱因斯坦居然写了这样一封信给朋友,信中声称“Weber’s death is good for the ETH”。ETH Zurich就是苏黎世理工学院了。
   3、时间与永恒。一个美国女记者走访爱因斯坦,问道:“依您看,时间和永恒有什么区别呢?” 爱因斯坦答道:“亲爱的女士,如果我有时间给您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的话,那么,当你明白的时候,永恒就消失了!”
   4、意识。爱因斯坦的二儿子爱德华问:“爸爸,你究竟为什么成了著名人物呢?” 爱因斯坦听后,先是哈哈大笑,然后意味深长地说:“你瞧,甲壳虫在一个球面上爬行,可它意识不到它所走的路是弯的,而我却能意识到。”
   5、感觉相同。一天,爱因斯坦在冰上滑了一下,摔倒了。他身边的人忙扶起他,说:“爱因斯坦先生,根据相对论的原理,你并没摔倒,对吗?只是地球在那时忽然倾斜一下?” 爱因斯坦说:“先生,我同意你的说法,可这两种理论对我来说,感觉都是相同的。”
   6、成则为王。20世纪30年代,爱因斯坦有一次在巴黎大学演讲时说:“如果我的相对论证实了,德国会宣布我是个德国人,法国会称我是世界公民。但是,如果我的理论被证明是错的,那么,法国会强调我是个德国人,而德国会说我是个犹太人。”
   7、爱丁顿和爱因斯坦的故事:广义相对论提出的时候,是爱丁顿带着一帮人趁着日食的时候看看远处的星光会不会被太阳偏折(注:这事是爱丁顿组织的,本人好像没去),观测的当晚,老人家紧张的一夜没睡。“他显然不懂相对论,否则,会和我一样安安稳稳的睡觉。无论怎样,广义相对论是对的,不然,我会为仁慈的上帝感到遗憾。” ——爱因斯坦对爱丁顿失眠的评价。
   爱丁顿当时的测量误差和真值差不多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相对不确定性几乎为百分之百),不过他还是发表结果支持爱因斯坦,然后爱因斯坦就成了神。所以你可以想象,爱丁顿当时的权威有多大,基本上,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都是闭着眼睛跟他走。
   据说有个传说是有人问爱丁顿,说当时只有三个人懂得相对论,爱因斯坦是一个,您是一个。爱丁顿沉默了半天,那人说您不必如此谦虚吧。爱丁顿说,我在想那第三个人是谁。
   这个故事真实性不可考,不过这个是真实的。当年普朗克劝爱因斯坦去柏林,爱因斯坦推辞说:“相对论不算什么,郎之万说全世界也就12个人懂。”普朗克回答道“可是这12个人至少有八个在柏林”可见当时德国数学物理学研究之强。

当时是1913年,planck到苏黎世拜访爱因斯坦,希望爱因斯坦能到柏林去进行研究工作。两人闲聊,planck问爱因斯坦最近在忙什么工作,爱因斯坦说正在做重力的理论, planck就对爱因斯坦说,”作为一个老朋友,我不得不劝你,第一这个工作估计做不出来,第二,做出来也没人信” (多亏没听planck的,否则广义相对论不知猴年马月才为人所知呢!)

8、关于poincare 和 Einstein

研究过相对论的大部分都知道,在爱因斯坦之前,其实lorentz和poinacre都已经在相对论这个方向上作了大量的工作。爱因斯坦个人对lorentz更是敬爱与尊重,但鲜为人知的是,爱因斯坦和poincare几乎完全不对路。

poincare似乎是完全接受不了爱因斯坦的的理论,虽然两个人的结果是几乎一样的。所以poincare虽然一辈子也作了不少关于相对论的演讲(按照他的说法,估计得叫poincare变换),但是从来就没有提起过爱因斯坦与相对论这两个词,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发表于1905)
   大概是在1912年初,ETH(苏黎世理工)要聘请爱因斯坦当教授,poincare写了一封信,大大的夸奖了爱因斯坦一番,不过最后一段比较恶搞,“我不认为他所有的预言都能被将来的实验所验证,由于他从事的方向那么多,因此我们应该会想到,他的某些研究会走向死胡同。但在同时,我们有希望认为他走的某一个方向会获得成功,而这一个,就足够了”
   后来,爱因斯坦在这方面也做的不够好,甚至还不如poincare。poincare于1912年去世,然后有个数学界的兄弟,大概叫 Leffler的,给爱因斯坦去了一封信,说要出个纪念文集给poincare, 爱因斯坦拖了四个月才回信说,由于路上的耽搁,信刚刚收到,估计已经晚了,偏偏这位leffler不死心,说晚了也没关系,你写了就行。于是爱因斯坦又过了两个半月回信说,由于事务繁忙,实在没力气写。
   爱因斯坦第一次提及poincare对相对论的贡献应该是爱因斯坦去世之前两个月左右, “lorentz had already recognized …… and poincare deepened this insight still further”,总不算太晚吧

9、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可以说是相对论最有力的证据之一,可是在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之前,爱因斯坦并不是很注意这个实验(真的吗?),不过爱因斯坦后来对迈克尔逊的还是大大地称赞。有一次,爱因斯坦访问美国,然后跟迈克尔逊聊天,问迈克尔逊,说你对测光速这个实验为什么那么感兴趣,作了那么多工作,迈克尔逊回答道,”because I think it is fun” ,纪念那个因为兴趣而不是因为经费才从事科学研究的年代,虽然那个时代早已远去!
   10、说量子理论有句话“the more success the quantum theory is, the sillier it looks”,猜猜这句话谁说的?
   估计大部分人都能猜对,就算不知道,估计也能蒙到,是爱因斯坦说的。作为量子论的开创者之一,爱因斯坦后来对量子力学的态度,实在是不提也罢,不过个人反对倒也罢了,可怜的born因为他,足足晚了二十多年才拿到nobel,(1954,爱因斯坦去世前一年)

                             本文摘自网友向日葵的空间